生產服務分公司積極發揮設備統管再利用職能,多渠道優化盤活集團內部存量設備、廢舊閑置物資,努力做好“降本增效”和“增盈創效”文章,形成了“閑置設備調劑、廢舊設備回收、拆解再次利用、設備整體處置”循環再利用管理特色。
據了解,作為專業從事集團公司閑置(報廢)設備再利用的專業化單位,生產服務分公司堅持通過搭平臺、強管理、抓創新,有效奠定了高質量做好設備再利用業務、盤活存量無效資產的基礎。截至目前,該公司累計回收閑置設備500余臺,調劑設備400余臺套,回收報廢設備4000余噸,拆解拼裝修復完好設備1500余臺,回收可利用部件19000余件;通過集團公司閑置設備物資交易平臺調劑調撥設備600余臺,可利用部件16000余件;通過“干將”APP公開競價處置報廢設備20000余噸。
打造平臺,努力盤活閑置設備。按照職業化、市場化、專業化原則,全面強化內部管控,打造高效利用平臺,配齊了經營、法務、技術等專業人員,完善了各類管理制度及相關業務流程,對拆檢鑒定或維修后可再利用的物資分類建賬和管理存放;按照物盡其用原則,積極做實拆解零部件復用工作,將可調劑利用設備、配件信息納入集團公司物資供應平臺,在集團公司內部單位間開展協商讓售,用于運維和應急使用;堅持打破管理壁壘,縮短業務流程,向管理要效益,創新推進再利用向“互聯網+”銷售轉變,通過“中國礦用物資網”、二手設備交易平臺信息發布,通過融合各數據平臺,實行閑置報廢設備從購置計劃、平衡利庫、調劑利用、審批手續辦理、動態跟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;積極推進省內外業務同步開展,在老區建成了存放新購設備、統管設備和再利用設備及配件的成品庫房,用于小型機械設備、電器設備拆解維修的機加工維修車間,用于大型設備存放、拆解維修、閑置設備倉儲及水泵維修試驗的生產車間,在維修基地設立了采煤機、掘進機、液壓支架集中存放區。
生產服務分公司設備再利用中心負責人趙國良介紹:“我們同步在新疆、內蒙區域,協同生產服務分公司省外駐地人員開展設備設施回收再利用業務,內蒙區域以裝備基地為中心,新疆北部區域以伊犁維修基地為中心,南部區域以秦華維修基地為中心,輻射周邊礦井開展再利用業務,實現了就地處置、回收、拆檢和修復再利用?!?/p>
精準發力,科學運作落實處置。堅持“物盡其用”的工作原則,積極探索新的管理模式,對回收的報廢設備進行科學評估,按照“快進快出、短平快”處置原則,加大拆檢鑒定力度,加快處置,努力減少不良設備資產,降低維護費用。按照技術上可行、運行中安全、經濟上合理、質量上可靠的原則,將設備劃分為高利用價值設備、低利用價值設備、無利用價值設備三大類。對高利用價值設備,著力盤活,充分依托維修技術平臺優勢,與廠家開展多元合作模式,實現設備整機或大部件復用;對低利用價值設備,通過拆解配件、材料復用等方式盤活;對無利用價值主要通過廠家回購、抵賬、置換和山能“干將”APP處置平臺進行公開競價處置等方式,實現效益最大化。同時,對達到使用年限退出使用、技術淘汰和高能耗的設備實行正常報廢,對因工藝流程改變而閑置、維修成本高的設備實施提前報廢。
技術創新,提升維修再利用能力。按照“優化配置就是增效,閑置就是最大浪費”的工作理念,努力加大引進先進機械加工、修復、檢測設備與技術,提高修復利用率;與廠家合作,充分利用廠家技術優勢,實施技術融合、設備升級改造、技術鑒定與維修,開展回購與置換;創新拆解材料深加工利用,針對收購的設備自拆解拼裝修復過程中,遇到的數量少、已經停產或改制難以采購的零部件,依托生產服務分公司技術學院,牽頭各主機廠家技術力量參與到擴修活動中,向重點、難點問題上發力,采用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方法修復各類結構件、零配件,全力解決因個別零部件無法修復導致整機維修擱置的技術瓶頸,做到了物盡其用,有效提高了企業自主創新實力。